三法司
- 拼音sān fǎ sī
 - 近义词
 - 反义词
 
词语解释
- 明·清两代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为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
 
外语翻译
- 英语:the three judicial chief ministries (in imperial China)
 
国语词典
- 明清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合称为「三法司」,专审重大案件。
- 《明史.卷九四.刑法志二》:「三法司曰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
 - 《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得旨三法司提问,问官勘实覆奏。」
 
 
网络解释
- 三法司
- 三法司是中国古代三个中央司法机关的合称。《商君书·定分》:“天子置三法官,殿中置一法官,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后世“三法司”之称即源于此。汉代以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三个司法机关的会议,称三法司。《新唐书·百官志一》:“凡鞫大狱,以尚书侍郎(指刑部)与御史中丞、大理卿为三司使。”重大案件皆由三个机关共同审理,明清两代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为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也称“三司会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