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的成语故事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洛阳纸贵成语相关内容
成语语目 洛阳纸贵
成语拼音 [ luò yáng zhǐ guì ]
成语意义
洛阳纸贵,中国古代成语,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成语例句
《孽海花》第二回:“非不~,名震一时,总嫌带着江湖气。”
成语释义
拼音: luò yáng zhǐ guì
《晋书·文苑传》记载,晋代左思的《三都赋》写成后,在洛阳许多人竞相传写,引起纸价上涨。后常用洛阳纸贵来称誉某种著作流传很广。
成语详解
- 【解释】: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 【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 【示例】:人说“洛阳纸贵”,谁知今日闹到“长安扇贵”。此时画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七回 -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成语造句
- 王教授的作品出版后,风行一时,真有洛阳纸贵的势头。
- 这些作品也许都曾洛阳纸贵过,但平心而论并非最好。
- 该文很快传入国内,一时间洛阳纸贵,版本众多。
- 这本书走红,一时间洛阳纸贵。
- 这部小说情节迷人,出版后必然能洛阳纸贵,广受好评。
- 引起洛阳纸贵的作品,却未必都是上乘之作。
- 这部书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
- 她是国内炙手可热的名作家,每一部小说都洛阳纸贵。
- 他的推理小说,向来都能引起洛阳纸贵,极为畅销。
- 这部作品印行后,一时洛阳纸贵。
- 他的作品原本无人青睞,哪知成名之后,一字千金,洛阳纸贵。
- 原材料会再次洛阳纸贵吗?
近 义 词
[ 都中纸贵 ][ 交口称誉 ][ 风靡一时 ][ 有口皆碑 ][ 有目共赏 ]
反 义 词
成语出处
《晋书·左思传》:“(左思造《三都赋》成)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
[ 一鼓作气 ][ 五谷丰登 ][ 众志成城 ][ 余勇可贾 ][ 别出心裁 ][ 力挽狂澜 ]
以上内容是洛阳纸贵的成语故事,由成语故事大全网为您整理的洛阳纸贵成语故事的典故希望你能够喜欢,并能够通过文章内容更深入理解洛阳纸贵的内容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