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的成语故事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始作俑者成语相关内容
成语语目 始作俑者
成语拼音 [ shǐ zuò yǒng zhě ]
成语意义
该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篇,“始作俑者,其无後乎”。根据现代汉语第6版词典解释“孔子反对用俑殉葬,他说,开始用俑殉葬的人,大概没有后嗣了吧!(见于《孟子·梁惠王上》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成语例句
很抱歉,暂无始作俑者的成语例句。
成语释义
拼音: shǐ zuò yǒng zhě
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恶劣先例的开创者。《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俑(yǒng):木制或陶制的偶人,用于殉葬。
成语详解
- 【解释】: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 【示例】: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此秦法所未有,始作俑者,罪可胜道哉!
◎清·张潮《虞初新志·姜贞毅先生传》 -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首先做坏事的人
成语造句
- 都是你这个始作俑者,害大家都受到牵连。
- 大家都知道,老王就是我们厂行贿的始作俑者。
- 为收到杀鸡儆猴的效果,老师处罚犯规的始作俑者。
- 他最先发表文章鼓吹崇洋媚外,真可以说是始作俑者。
- 我们不是历史的始作俑者,而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人。
- 他们已学会把这些思想完全送还给始作俑者。
近 义 词
[ 罪魁祸首 ]
反 义 词
很抱歉,暂无始作俑者的反义词。
成语出处
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
[ 始末原由 ][ 始末缘由 ][ 始终不懈 ][ 始终如一 ][ 始终若一 ][ 慎终承始 ]
以上内容是始作俑者的成语故事,由成语故事大全网为您整理的始作俑者成语故事的典故希望你能够喜欢,并能够通过文章内容更深入理解始作俑者的内容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