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之盟的成语故事
楚国攻打宋国(在今河南商丘县)的时候,宋国国都被楚军重重包围。城里的宋国人无粮无柴,很是恐慌。于是派华元趁黑夜悄悄潜入楚军主将子反的营帐,用强硬的口气对子反说:“我们的国君叫我明白告诉你:我们已经到了粮空柴尽的地步了。但是,你们如果以为趁此可以逼迫我们订立‘城下之盟’,把我们置于死地,那是绝对办不到的!”子反见华元这么厉害,当即答应撤军,平等谈判,友好结盟。
城下之盟成语相关内容
成语语目 城下之盟
成语拼音 [ chéng xià zhī méng ]
成语意义
暂无百科释义。
成语例句
以某种较大的让步为钓饵,诱胁中国订立~。
成语释义
拼音: chéng xià zhī méng
敌国兵临城下时被迫订立的盟约。《左传·桓公十二年》记载,楚国攻打绞地(今湖北郧县西北),“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后泛指被迫与敌人签订的屈辱性条约。
成语详解
- 【解释】: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 【出自】:《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 【示例】:国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城下之盟哉。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五回 -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政治与军事方面
成语造句
- 落后就要挨打,城下之盟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 清朝统治者屈服于外敌压力,屡次签订城下之盟。
- 由于情势危急,他不得不订下这个城下之盟。
- 如今敌众我寡,只好签下城下之盟,以减少伤亡。
- 这些将士宁愿战死,也决不为城下之盟。
- 战争结束后,失败的国家,也只有签订城下之盟。
- 我们两家公司实力相当,既谈合併就要公平,怎能逼我们签下城下之盟,完全受制于他们?
- 以某种较大的让步为钓饵,诱胁中国订立城下之盟。
近 义 词
反 义 词
[ 自食其力 ][ 自强自力 ]
成语出处
《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伐绞……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
[ 吉光片羽 ][ 威风凛凛 ][ 弃好背盟 ][ 弹冠相庆 ][ 百岁之盟 ][ 背城借一 ]
以上内容是城下之盟的成语故事,由成语故事大全网为您整理的城下之盟成语故事的典故希望你能够喜欢,并能够通过文章内容更深入理解城下之盟的内容和意义。